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研究生读佛笔记

    实有的可执著之,久尼夏智说:“无有任何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实相。” 远离四相则能摆脱轮回的极大痛苦。四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释:对的执著为,对其他人的执著为人,除了人相以外,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众生,类似的观念是对众生执著称为众生相,每一个对自己的寿命都很关心,这种对寿命的执著称为寿者相。若彻悟空性,则四相皆无。六祖云:“无诸四,寂灭实相,即是佛性。”觉得《金刚经》里有一句话说的好:“...

    北邙山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661751.html
  • 乔荼波陀与《圣教论》

    之梵)。前者是梵之体,后者是梵之一显现者即是“摩那”,它依非显现之体而幻现出两种形式——自性与神,并由此二者的和合而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占在《薄伽梵歌》作者看来,摩那幻现的存在并非完全的不...自我”、“梵”(I.3.1),明确上就是梵的自身,梵与上即相涉,圆融同一。命源于上,和上同质;命我是经验的存在形式(众生),在业报规律支配下承受着轮回转生的苦乐因果。命复归于上,恢复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1361801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1)

    者法空故。次释三轮。初施者空。谓即人知者见者十二因缘假会合成。故能执彼主者造作之见者于彼所缘十二因缘无合无散。于境无我故言无合。而有似亦言无散。次受者空。谓无受者。以蕴界处一合空无我故。...。多计识蕴为故。无受者观受蕴空。无行可捉缚者观余三蕴空也。行即行蕴。无可捉者色蕴空故。无可缚者想蕴空故。妄想缚本故。如契经云。识如幻化乃至色如聚沫。言入内空直道者。即入内门纯一味道。上明般若。次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561868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时,说:   无方便慧则取,取相则坏正法。有方便慧则无取,无取相则是持正法。   这里说的是无相,大乘般若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般若智破除,实行方便救度。罗什在注《维摩经》时,也阐述他的无我...喀什一带),初学小乘,后习大乘。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喜见,谓其王曰:此沙弥(即罗什)不可轻,王宜请令初开法门,凡有二益:一﹑国内沙门,耻其不逮,必见勉强。二﹑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,而彼尊之,是尊也,必来交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禅与心灵世界

    Cerebration)这种作用使体验变成了不真实的体验。以为看到了,但实际上只看到文字。以为感受到了,但实际上只是在想那种感受。受制于头脑化作用的人,就成了与人性的疏离的人。一旦把某些事、理,用...不可说,说出来的,恐怕就不是“禅”了。   但是,〝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〞。佛家有一对逻辑上的概念,叫“能说所说”,能说,是可以说,已经说的;所说,是没有说,也不可说的。今天讲的,就是“能说”。所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262113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简单归纳和说明。它代表著「有’的一切,世间对‘有’的一切,不能正确认识,比如在有情生命体上执有实在的,在六尘境界中执有实在的法相,又对法生起种种颠倒分别及执著,于是造成了人类的烦恼及痛苦。  《...五蕴、十二处的六根、十八界的六根、六识。世人对此不能够正确认识,于中生起,恒审思量念念执,并起痴、见、爱、慢,于是形成以强烈自我为中心的有情特有的生命形式。  以自我为中心,执五蕴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一念心的放下,放下人,众生相,寿者相的执著;入下对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的贪著;万缘入下,一心只念阿弥陀佛——自性弥陀——回归自心——当下承担——端坐紫金莲。可谓:“打得妄想死,才能救得法身活。”...  佛曰:“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失于本心,为物所转,轮回是中,自取流转。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,身心圆明,不动道场,于一先端,现宝王刹,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。”又说:“如按指,海印发光,汝但举心,尘劳先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论憨山的三界唯心世界观论

    "禅净合一",但是,未能从理论上给予论证,到明代时,元来禅师还说:"慨末法自高,边见分执,贬净土为小乘,指念佛为权得。"B35证明当时轻视净土的思想依然有很大的市常  为什么作为禅宗的修行者要对...二个部分。所谓"心真如门",是说"心"是世界的本质,是构成物质世界和精神现象的本体,它既不会产生,也不会消失,没有静止,也没有运动,而"心生灭门"则不同,它具有体(本质)、(现象)、用(作用)三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1662758.html
  •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

    实相世界。要从这个立场,才有办法奠定着人生的绝对幸福和究竟的文化。若要达到这境界者,须要先弃掉一切的妄执,打破一切,由于精神上的大转向,然后才能够得到这大自由的世界。可是,这并不是由于官能(五官的...等=戒的现象)。戒法是戒的教法(佛制),戒体是戒的本体,戒行是守戒的行动,戒相是戒的种种现象(各戒的差别)。由这「法」「体」「行」「」四个立场,可以来说尽「戒」的现象及其本体。此中,带有形而上学...

    李世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962915.html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种礼”。《修证仪》说:  准勒那三藏《礼佛观门》,优劣有七:一、慢礼,二、唱和礼,此二非仪:三、恭敬礼,从心  发,运于身口,五轮著地:四、无相礼,深入法性,离能所:五、起用礼,观身与佛,皆从缘 ... 提心且发,菩萨行当修。八万四千法,三乘一道收,若能依此教,佛果岂难求。  赞顿悟  欲见心源净,须推空,形躯何处实,念虑本无踪。豁尔灵明觉,修然世界通,真金开伏藏,赫  日出云蒙。妄积多生里,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